

李安源
1972年6月生
安徽庐江人
现为南京艺术学院
人文学院副院长
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
国务院学位委员会
美术学学科评议组秘书
刘 伟 冬:
李安源这次展出的作品,是他近两年来创作的静物小品。这些作品既有西方的绘画性,又有东方的写意性,一切似乎皆在随心所欲中完成,尺幅不大,但气象万千。画面的油彩涂抹和笔墨意趣交相辉映,写实和意象相互交织,看似不经意,却又处处经意,形成了一种特有的表现意蕴和审美趣味;他的色彩表现更具主观性,既有抽象构成的美感,又有随类赋彩的妥帖,画家时而将花卉置于相对单纯的抽象空间,时而又将它们贴上光影变幻的时间标签。我以为,李安源的绘画,真正坐实的不是一种现象,而是一个古训——像由心生。
江 宏 伟:
他的油画,感觉到一种波动性与瞬间性,剎那间的一个念头,或许就是画板上几堆原色的绞和,出现的光影,笔触的塗抹充满随机性,但在李安源的意识里具有一个弦律与节奏,弦律是色感,节奏是大小色块的排列,物体仅是一个暗示,融入形式的词汇中,呈现的俨然是一种巴黎画派余韵与东方情韵。
吴 海 峰:
在纷繁的万物中选取盆花作题材,通过涂抹、绞转的写意笔触把轻快淡雅的或浓郁厚重的色彩铺展在画布上,寥寥数笔,“拽”出了个鲜明而活泼的形象,既快意又严整,既新颖又古意十足,这便是李安源的“一花一世界”。
叶 康 宁:
相比色彩,用笔的痕迹是更具个性的绘画元素,不止呈现画家的自我修为,还能表情达意。他出新意于法度之外,把八大放任恣纵的用笔引入油画创作,变描画为书写,他的笔触不仅延伸了色彩,还让凝练的形象有了方向感。花卉画最难处理的是色彩,姹紫嫣红最易落俗。他的色彩却拿捏得恰到火候,刚欲秾艳又复归纯净。
李 安 源:
李安源之前从未办过个人画展,问及缘由,他说之前觉得一直没有准备好,那个状态下,作品是不会示人的。而关于这次《枕歌》--李安源油画展,他写下了这样一段话:

去岁端阳,栀子花开,过眼香馥,画兴乍起,写杂卉数帧,皆不成调,弃之旮角。嗟余为形所役,去自然远矣!人之心魔未降,岂能近乎自然?遂不复以物态为凭,自写心象,任意涂抹,不越半岁,得彩花百余帧,虽非生香真色,实余半载性情,四十年秋梦也。即如静安先生云:一切景语,皆情语也。
此集二十余帧,皆出于此,近得北宋磁州“枕歌”二字枕片,书法可人,感人生如枕侧之歌,曲终是天明,故援为集名。
——李安源

南艺人文学院的收发室每天会临时接收老师和学生的快递。这里面属李安源的快递最多,三天两头门卫师傅都要通知李老师取快递。于是,他的小办公室里堆满了这些“网购”--书和古物。书柜里,办公桌下,窗台上堆砌了好几层,古物中很多是支离破碎的残件,但随意取一片,却都有动人的细节。李安源正是从这些别人忽略的细节中获取信息,丰富自己强大的知识体系和获得创作的情趣。李安源这次画展除了题名《枕歌》,在一些作品里,你还会发现一些神来之笔,而灵感也是来自那些穿越时空与他对话的古物。

| 李安源《枕歌》作品集 签名版 |
阅读让生活更美好
您最近有养花或者买花吗?
有什么想对李安源说的吗?
一句话、一段文,欢迎向我们倾诉:
您和植物的故事
我们期待与您交流
请在本文下方留言
我们将选出
10位留言较为精彩的伙伴
送出奖品
留言说明
《文禽奇翼·杨立奇》互动有礼点赞数
统计截止4月6日晚12:00
本期互动有礼点赞数
统计截止4月13日晚12:00
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!